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的

时间:2024-02-21 点赞:46957 浏览:9242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为学生方面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的相关保险诚信论文,可作为财产险专业学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学生及群体及体育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摘 要 】为了改变高校特殊群体学生落后的体育教育现状,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对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主要有3种教育方式:以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作为见习生的方式进行体育教育;以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免修体育课方式进行体育教育;以高校特殊群体学生上保健课的方式进行体育教育.针对上述现状,研究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对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改革有所提高.

【关 键 词 】高等院校;特殊群体;体育教育

引言

随着高校的扩招,伤、病、残学生逐渐增多.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高校在校学生中伤、病、残学生占5.8%,体弱学生占13.9%,成为高校体育课的特殊群体.这些学生不能像正常学生那样参加体育锻炼,他们要比其他学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以前使用的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APE残疾人体育) ,也被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APA)所取代,APA 强调平等和协调,是作为普通的社会人来对待.协调是指能够让特殊群体学生以自己适合的体育参与(活动)方式与周围的学生(人)、环境(社会)充分融合,共同进步〔1〕.

1高等院校特殊群体学生的界定

什么是特殊群体学生呢?吴燕丹对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定义为:特殊身体状况的学生(如有残障或通过医学检查有各种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疾病);手术后或病愈恢复期学生;个别高龄的学生;因肥胖或瘦弱运动困难的学生和一些情绪障碍较严重的学生〔2〕.

本文所指特殊群体学生,一般包括以下四大类:患有外科疾病、外伤或手术后及病愈恢复期学生;先天残疾;患有心脏病、气胸、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病及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疾病;身体弱、小、肥胖等特殊身体状况的学生.对于特殊群体学生虽然大部分院校也开了体育保健课,但是不够系统,不能使体弱病残学生在体育保健课中得到身体机能的提高以及心理愉悦的体验.

2高等院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的现状

2.1以见习生的方式进行体育教育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是参加轻微体育活动,甚至不参加体育活动.大部分高校对特殊群体学生采用见习生上体育课的方式,由于他们的身体条件所限,不能和大多数同学一块儿练习,因而很难得到教师的关注和指导,长时期的见习,使他们慢慢远离群体,逐渐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甚至失去了体育锻炼的兴趣,更不能说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了.

2.2以免修体育课方式进行体育教育

目前很多高校采用由县级以上医院开诊断证明,学校审批后学生可以免修体育课,这种方式从表面上看是照顾了“特殊群体”学生,实际上是剥夺了“特殊群体”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这样会使他们产生一些心理障碍,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长此以往会和其他同学交流不顺畅而产生隔阂,慢慢地自己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最后把自己封闭起来,变得更加自卑,容易产生心理疾病.

2.3以保健课的方式进行体育教育

大部分高校仍沿用了体育保健课的名称,比如北京大学开设了理论、水中康复、球类康复、传统养生康复等,华中师范大学开设理论、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南京师范大学开设理论、太极拳、交谊舞、羽毛球等,厦门大学开设理论、太极拳、太极十八式、基本保健按摩等.但他们都出现了教材内容普适性与特殊性的矛盾.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资源并不充足,或者一些其他原因,针对特殊群体的教学内容,只能满足大部分同学,教材的选择也很随意,大部分是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康复类内容,而这些内容运动量小,强度小,真正喜欢它们的是中老年人和患病康复期的人,而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是富有竞争精神的青年群体,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口号同样适合他们,这样会扼杀他们参加运动的积极性和寻求快乐的天性,致使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得不到很好的开展.

3高等院校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的改革措施

体育保健课程是为身体特殊状况的学生开设的一门适应性体育教学课程.大部分高校的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成绩一栏填写的是“保健”等内容,使接受特殊体育教育的学生担心就业受到影响,因此会隐瞒身体状况勉强跟随普通班级上体育课,由于老师、其他学生都不知道他们的特殊情况,很容易出现意外事故,近年来经常出现的长跑比赛或者长跑考试中学生猝死的情况,给家庭、学校带来难以弥补的伤痛,也为这种体育教育的方式敲响了警钟.

为了保障特殊群体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在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要体育课程的基础上,又从四大方面进行了改革.

3.1高等院校建立体育保险机制

体育运动是一种特殊的运动,体育项目、体育装备器材等都存在着各种各样潜在的风险,在锻炼过程中一旦发生危险,很有可能造成锻炼者身体的损伤〔3〕.

引入体育保险机制可以减少高校的财产损失,缓解学校、学生、家长等之间的纠纷与矛盾,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我国高校体育管理带来新的理念,促进我国的体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高校学生参与保险险种单一,保险意识薄弱,高校学生参与的保险大多数都是刚入校时由校方统一办理的意外伤害保险,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体育保险的宣传力度,使大众了解加入体育保险的知识及重要性,以及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险种,营造良好的投保氛围.

3.1.1引入体育财产保险

很多学校都没有重视体育财产保险,体育财产保险是指以学校体育设备等为保险的,如果事故发生导致学校体育财产受到损失,参加保险的人可以用保险赔款进行补偿的一种保险.比如说,学校体育器材的损害、失火、丢失等,投保人及受益人一般为学校.

3.1.2引入体育人身保险 随着保险意识的提高,一般学校都让学生参加人身意外保险.人身意外保险是以人的身体或生命为投保对象的一种保险.可是保险公司一般对体育行为引起的意外,赔偿起来推三阻四.体育人身保险可以分为体育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等.如果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或者比赛中引起身体伤害事故,或者健康损害事故,保险公司就要付相应的赔偿,这类保险投保人和受益人一般是学生本人或其家长.

3.1.3引入体育责任保险

一般学校都没有参加体育责任保险,责任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的民事损害赔偿为保险对象的保险.这种保险一般包括公共责任险、职业责任险等.我国高校可以为体育场馆的场地、器材等购买保险,如体育责任保险(一般责任险、个人责任险、体育产品责任险、职业责任险、环境责任险和职业保障险等),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减少意外体育事故给高校带来的经济损失.

3.1.4引入其他体育保险

事故保险(经理人和代理人事故险等)、意外保险(奖金保障险、赛事中断/取消保险、赛事转播保险等)以及财务保险、运作保险和经营保险等.实现互助保险,其实质是一种基本社会保险以外的补充保险,是一种靠社会或者赞助提供保险资金且不稳定的保险模式.

3.1.5加强对保险业的监管

光参加保险还不够,政府和保险协会等单位要对各保险公司加强监管,保证它们的正规化运作,确保高校体育场地、场馆等的正常运行,促进公共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3.2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改革

常言道,要对症下药.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基本情况,建立特殊群体学生的档案,特别是身体情况,充分利用医学设备和有关技术人员,辅导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针对自己的运动处方,对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科学锻炼,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运动处方教学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采用多种多样的身体锻炼形式,提高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等相关问题的教学活动.比如,体型肥胖者、身体瘦弱者、体质差多病者及先天性疾病者都能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掌握一些体育保健知识、技能技术和科学的锻炼方法;运动能力低下者也能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并最终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3医学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课程改革除了有保健理论知识和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内容外,还要增加医学体育的内容.特殊身体状况的学生不但要了解自身机体的生理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和保健方法,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运动处方进行定性定量锻炼.增加的运动形式概括为四类:医疗体操、医疗性运动、我国传统体疗、适应性体育活动的锻炼等〔4〕,这些都属于医疗体育.医疗体育是一种医疗性质的体育运动,简称“体疗”.通过选择适宜于自己身体状况的动作轻缓、运动负荷较小的散步、太极拳、气功、按摩等体育运动进行锻炼,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目前,我们开展的医疗性体育运动有以下两种.针对性训练: 对身体局部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综合性训练: 采用功能性锻炼和器械治疗等手段,进行心肺功能和体力恢复训练,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我们认为应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医学的优势,如中医的针灸、按摩等方法,在上课过程中进行按摩放松练习、功能性的按摩治疗等,实现了“体医”有机结合.医疗体育不仅治疗疾病,同时还能促进各种脏器机能的恢复,既对全身有积极影响,又对局部器官产生强有力的作用〔5〕.

采用“体医”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恢复心、肺等器官的功能,还可使有缺陷的器官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或补充.

3.4体育成绩评价改革

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应注重互帮互助的学习形式,这样能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利于校园和谐.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考核对特殊群体来说不太公平,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考核,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降低合格的标准,参照学生在平时的各种表现,这样能使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评价的激励性、注意评价的及时性、评价的启发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

3.5体育师资队伍改革

作为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师,面对特殊群体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体育教师专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随着高校的扩招,特殊群体学生不断增加,相应地教师数量也需要扩大.开好一张运动处方需要多学科综合考虑、协调,教师除了要加强专业知识还要增加特殊教育、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因此高校要培养出各种专家型的教师.

4结论

总之,特殊群体学生的特殊性,给我们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不断推动体育教学向前.上述研究只是我们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儿尝试,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去完善.为了和谐校园的建设,我们争取给特殊群体的学生创造更加美好的环境,使他们能像正常学生一样茁壮成长.

相关论文

高校金融类学生诚信教育

本文是一篇诚信教育论文范文,诚信教育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校金融类学生诚信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诚信教育及金融类及大学生方。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管理探析

本文是一篇体育教育论文范文,关于体育教育方面学士学位论文,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管理探析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体育教育及体育教。